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28:18

高沙古镇:雪峰文化在这里融合了1300年

本帖最后由 神者归来 于 2016-3-22 09:29 编辑


在雪峰山周边行走得久了,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一带1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与“雪峰”扯上关系的旅游景点,都有数十家至上百家带“雪峰”字样的企业及产品,还有几个县,更是竞相将“雪峰文化”作为发展本县旅游业的主题定位。大隐以为,因雪峰山脉走向形成的气候和风水等综合影响,促使这一区域的地理、人文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特征,这便是雪峰文化圈。很显然,若说雪峰文化,这座山经过的所有县市“都有份”。谁若抛开“雪峰山连绵350公里、经过4个地级市10多个县”的客观地理事实,仅在某一个侧面挖掘、整理、研究所谓“湖南雪峰文化”,必将陷入“盲人摸象”式的尴尬境地,必将出现坐井观天的视野局限。
比如近年来怀化溆浦、益阳安化等地就频频抛出“打造雪峰文化”概念,如成立雪峰文化研究会,创办“雪峰文化”刊物,拍摄雪峰文化专题片等等——挖掘区域文化,大做旅游文章,这都好理解,从文明视野看都是好事。但基本的脉络和定位还是要厘清的,如果以为雪峰文化就是某个市、甚至某个县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就实在是过于一厢情愿,也太过肤浅了,而且势必人为给这一区域的文化旅游定位增添没必要的乱象。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30:54


这里仅以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县及其辖区内的一个镇,做切入观察,便可知道“雪峰文化”的涵盖范围,远不是某些“囿于一市一县之见”的观察者眼中那几个点。文化交融在湖南雪峰山周边10多个县中,洞口县“最接地气”,这不仅因为它有长达80公里(从罗溪乡到山门镇)、超过一半的辖区,处于雪峰山腹地,还因为它的县城就在雪峰山下,是真正的零距离高山怀抱之城。
绵延近800里的雪峰山走到这里,似乎有意要好好歇一歇脚。它极具耐心地盘腿坐下来,将这里布置成了一处山水缠绵、文化厚重的福地。洞口县不仅有湖南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罗溪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6900公顷(第二名莽山为2万公顷),而且还是真正的长寿之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洞口县10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57位,超过此前的冠军麻阳县,位居湖南全省第一。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31:48


此外,洞口县境内有八大古镇,其中位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就有两个(高沙镇、山门镇)。该县还是“宗祠之都”,仅挂了“国保”牌的宗祠,就多达11处。
境内不仅留有众多抗战遗址,还保留有完整的雪峰农耕文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出了蔡锷这样文韬武略、极具超前法治理念的近代雄才,也出了“中国消费经济学奠基人”尹世杰这样的学界翘楚,还出了“微信之父”张小龙这样的年轻俊才。
试想,谈论“雪峰文化”,少得了这样一个有着山水地缘和深厚人文历史的地方吗?洞口县因处于雪峰山与湘中、湘南接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贵的咽喉之地。在唐宋以前,包括洞口县、洪江市、隆回县、绥宁县、新化县在内的雪峰山地区,基本上是苗族和瑶族杂居地,是谓古雪峰文化生态圈。
唐宋以后,因躲避战乱以及“湖广填四川”运动等,先后有大批汉人从赣、川、闽、鄂、鲁、豫、皖等地迁入。据考证,仅在南宋至明末期间,迁入洞口县的就有137个姓氏,形成了独特的各区域各民族大聚居、大融合景象。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32:45


洞口县境内的多数宗祠,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迁徙人群,在此定居之后,其后裔为划分和稳固“生存势力范围”而陆续建造的。
所以从文化渊源上看,洞口县一带经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各外来文化与本地古雪峰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之后,形成了新的雪峰文化生态聚居地。
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提出“地缘学说”,随后遭到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等文化学者的抨击,后者认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权力资源分配甚至国家命运”。时至今日,摩根索等人的地缘论说,渐为学界广泛接受。抛开政治地缘说不谈,单言文化地缘,却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具科学论证意义的社会现象。基于前述地理、气候、风水等地缘分析,大隐认为,所谓湖湘文化,还是可以细分的,至少有这么几个:湘江文化圈、洞庭湖文化圈、武陵山文化圈、南岭文化圈、罗霄山脉文化圈以及雪峰文化圈。
2014年新晋“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列的高沙古镇,就是典型的“雪峰文化”生态样本。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33:58


人文之重出洞口县城,往北走10公里,或者,从沪昆高速公路“大水”出口处下,走几公里就到了高沙镇。高沙镇又称“高沙市”。其名字来历,与穿镇而过的一条河有关。
这条河叫蓼水河,资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上世纪末,洞口县一纸风行、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的文学刊物,取名就叫《蓼水潮》。因古时蓼水河溢洪改道,在洞口县境内雪峰山麓以北8公里处,形成一个泥沙堆积、地势不断增高的山水环抱之所,这里视野开阔、物产丰富,是一块难得的宜居地。更有风水研究者认为,高沙古镇的选址,融合了堪舆之学、星象之术,在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的蓼水河冲积平原上,依水建街,依山设景,堪称“九曲回湾水、七星傍明月”的风水宝地。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45:28


比起颇为讲究的地理位置,高沙的人文历史更值得说道。
1986年,在高沙镇石榴村出土了文物“鸟兽壶”,经鉴定为西汉早期文物,这与高沙原来隶属的都梁候国——武冈市建制史起于西汉说相印证。它的街市发展史,几乎与隔壁的武冈同步,可追溯到秦汉,正式成规模则在唐宋,至今有1300余年。高沙镇是洞口县最大的镇,辖4个社区、60多个村,镇子的大气,除了面积大、人口多、商业繁华外,还拥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古商城、太平桥公局、上湘公馆、乾元宫、城隍庙、双荣祠、蓼湄中学、曾八支祠、云峰塔、观澜书院、青云书院、牛江明代古村落、抗日烈士纪念碑、黄埔军校培训基地遗址……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47:03


走在高沙镇,一个不留神,便走到了那些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前,足以让你神游、遐思半天。
最难得的是,这里虽然屡经战火,但许多文化载体特别是一些直接记录历史的石碑、石墙,被当地人想尽一切办法保存了下来。这些宝贝疙瘩,多数被整片安置“移栽”在高沙的文史博物馆——曾八支祠内(曾氏宗祠),至今可供游客近距离观摩。
商业之盛高沙镇因成市较早,商业文明在明清到达鼎盛时期,有“五里长街、烟景繁华”、“小南京”等美誉。老一辈当地居民回忆,“横贯高沙南北的蓼水河,当年有太平、回澜、水南、浮香等10余座廊桥跨跃河上”,两岸风光旖丽,街道、商铺林立,寺庙祠院“最多时有上百处”。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48:04


《湖南省志》载,高沙素称“米镇”,每年秋天,稻谷收割之后,邵阳、益阳、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的客商,纷纷来到高沙镇长住收购,商业繁华,可见一斑。这里除了有“高沙八景”外,还有“高沙八宝”:九池塘的魔芋豆腐、朱家庄的豆腐、樾荫亭的豆芽菜、连江垄的米花、碎口桥的糖、仙鸡窑的瓦罐、茶场的柑子、南水村的鱼——这些很早就冠以境内地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堪称最具前瞻气质的商业符号。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48:55


特色小吃,以及瓦罐、木雕、石刻、高沙土布等传统手工业,加上流传至今的民间文艺种类——迎故事、舞龙灯、赛龙舟、木偶戏、说书、渔鼓、祁剧等等,这些极富雪峰区域特色的民俗特产和民间文艺,不仅在千百年民族和区域大融合、大交流中不断得以丰富、创新,而且在地方旅游业促成的新一轮产业开发浪潮中,更有文化包装和产业想象空间。
2013年,在高沙商会会长陈立新等人的统筹努力下,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的风雨桥——祖师桥竣工,这给蓼水河两岸的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沙古商城增添了一道标志性的人文景观。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49:49


而在当地两级政府的规划蓝图里,不仅要重现当年“古商城”的繁华景象,还要恢复一大批历史景观,通过文化和旅游促进商贸繁荣,“不久的将来,高沙将有10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10万人口,无论人口或面积,都将在湖南全省的国家级古镇排名中位居第一”。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50:52


人才之多厚重的人文历史,加上1300多年的文化大融合和商贸发展,使得高沙古镇这个地方“很养人”,相较于其它一些地方,尤其在交通闭塞的古代,这里的居民视野更显开阔。
在镇子东北,有一座百年老校,叫蓼湄中学,现为洞口县第三中学,成为当地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少在外闯荡、功成名就的人,当年都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篇首列举了洞口县的一些“名人”,其实仅在高沙一地,在各行各业“影响湖湘”的重量级人物就可以列出一长串:如科教方面,这里有清末教育家李钟奇,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应试北闱,中南元,为当时武冈州唯一中试者,后返乡筹资办了洞口县境内第一所小学以及蓼湄中学。有和李钟奇一起办学、曾留学日本、任程潜秘书的袁朴,1913年,袁朴改高沙中学堂为蓼湄中学并出任校长,与人合编《中学国文》教材。曾沛霖,湖南第一师范前校长,先后担任过湖南教育委员、新宁县县长、蒋经国秘书等要职,1938年7月任蓼湄中学校长。刘百昭,近代教育家,留学英国回国后,先后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东北大学文德学院院长等。著名教育家刘寿祺,也是高沙人,曾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创办“湖南教育社”与“科学通讯社”,出版《湖南教育》等杂志。1980年7月,由其主编的文革后全国第一部《教育学》正式面世。彭明朗,湖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与同乡尹世杰教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消费经济学研究中心。文学艺术创作方面。高沙镇出过两位“省主席”:谢璞、姜贻斌——前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团专职成员、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以及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其作品散文《珍珠赋》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者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其不少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51:44


此外,高沙镇还有一生著述颇丰的曾家模、作家杨树清(任福建金门燕南书院首任院长)、袁素安(笔名沙雁)等等。绘画方面,有清朝著名画家刘以敬,有身为新民学会早期会员的近代美术教育家、水彩画家近代曾以鲁,还有当代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梵高”的画家王明炎。
军旅方面,高沙镇在近代有立过赫赫战功的两位将军杨锐锋、萧焕畿,在当代有担任过西安陆军学院院长的少将黄俊杰,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少将蒋兴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还有公路桥梁专家、高级工程师吴琦瑛。弦歌不绝从高沙镇走出去的重量级人物,不仅在近代呈现群涌现象,在现当代也弦歌不绝、后继有人。如影视童星唐沸潮,当年是国内主演影视剧最多的童星,现在仍活跃在影视荧屏上。特别是获评央视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的医学专家舒跃龙,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高沙镇,现为国家流感中心主任,他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流感监测网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并通过研发诊断试剂成功防控了疫情。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52:38


如果不是仔细走访和查阅,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地处湘西南、在省内古镇名单中长期“名声并不响亮”的镇子,会有如此枝繁叶茂的人才智库。高沙镇的人才之多,完全可以用“卧虎藏龙”四个字来形容。更难得的是,这里的人文历史传承,极具创新和融合力,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了一种“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如原省政协委员曾传国,曾任高沙商会会长,是当年引领一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风云人物,卸任后,年逾古稀的他担任了高沙增光慈善协会会长和高沙文史博物馆馆长两个社会职务,与其后的高沙商会会长、邵阳市政协常委陈立新一起,牵头修葺了曾八支祠、文史博物馆和高沙抗日烈士陵园,积极为高沙镇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奔走呼告。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6-3-22 09:54:00


在文化旅游业日益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之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盘活好祖辈传承下来的人文历史资源,如何实现文化游、乡村游、民俗游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如何更好地展示地域文化比如雪峰文化的融合过程及成果,都是摆在14万高沙镇人面前的时代课题。“很多地方没有古镇,还要想方设法,硬造一个古镇出来。我们有这么多祖宗传承下来的好东西,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和开发呢?”现任高沙商会会长陈立新谈起未来的古镇建设,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座雪峰山下的千年古镇,经历和见证过无数战乱和社会变更,它所呈现的人类文明传承意义,远不止“雪峰文化融合标本”这一面。它以及它周边一带的许多乡镇,还等着我们去发现……

九曲蓼水 发表于 2016-3-22 17:52:41

高沙一千多年来是亊实上的雪峰文化中心区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高沙古镇:雪峰文化在这里融合了1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