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多 厚重的人文历史,加上1300多年的文化大融合和商贸发展,使得高沙古镇这个地方“很养人”,相较于其它一些地方,尤其在交通闭塞的古代,这里的居民视野更显开阔。
在镇子东北,有一座百年老校,叫蓼湄中学,现为洞口县第三中学,成为当地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少在外闯荡、功成名就的人,当年都在这所学校读过书。 篇首列举了洞口县的一些“名人”,其实仅在高沙一地,在各行各业“影响湖湘”的重量级人物就可以列出一长串: 如科教方面,这里有清末教育家李钟奇,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应试北闱,中南元,为当时武冈州唯一中试者,后返乡筹资办了洞口县境内第一所小学以及蓼湄中学。 有和李钟奇一起办学、曾留学日本、任程潜秘书的袁朴,1913年,袁朴改高沙中学堂为蓼湄中学并出任校长,与人合编《中学国文》教材。 曾沛霖,湖南第一师范前校长,先后担任过湖南教育委员、新宁县县长、蒋经国秘书等要职,1938年7月任蓼湄中学校长。 刘百昭,近代教育家,留学英国回国后,先后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东北大学文德学院院长等。 著名教育家刘寿祺,也是高沙人,曾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创办“湖南教育社”与“科学通讯社”,出版《湖南教育》等杂志。1980年7月,由其主编的文革后全国第一部《教育学》正式面世。 彭明朗,湖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与同乡尹世杰教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消费经济学研究中心。 文学艺术创作方面。高沙镇出过两位“省主席”:谢璞、姜贻斌——前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团专职成员、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以及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其作品散文《珍珠赋》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者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其不少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