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中期,城市形态可塑性大,引进新模式来建造低碳生态城市,成本较低。中小城市最有希望转变成绿色生态城市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在进入关键时期。”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看来,我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集约化使用的巨大压力,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型必然而迫切。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仇保兴指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还有一半城镇化的路程要走,但我国的耕地、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极为有限,可选择的城镇化道路必须避免美国的城市无序蔓延发展模式。
他表示:“如果在此之前,我们选择的是迎合GDP挂帅的城镇化路径,城市是数量扩张型、经济引领的,那么现在则应主动进行质量型、低碳型、社会公正型的新型城镇化。”

  低碳城市建设八大误区

  《瞭望》:自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掀起一股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热潮,在这些年的探索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仇保兴:城镇化程度越高、城市越是密集的省份,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大,提出生态城建设的呼声也就越高。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也是解决问题的希望,但更是挑战之所在。目前,我们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和问题:

  其一,一些生态城选址错误。生态城的主要理念是两个共生,与自然环境共生和与传统文化共生。不是只要戴上一个“生态城”的帽子,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开发,选址错误的生态城不应当允许建设。

  其二,交通模式错误。生态城必须是一个可步行的、可骑自行车的城市。部分“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尽管提出了绿色交通的理念,但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完全是以方便小汽车出行为出发点的。如果道路都是为了小汽车而设计,这个城市的交通不可能实现生态低碳。

  其三,借生态城之名搞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这一类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房地产公司几乎绑架了当地“生态城”的开发模式,其结果无非是在大城市郊区盖一批房子,然后留下一个烂摊子,拍拍屁股走人。

  其四,缺本地化文化特征传承。有些城市的决策者盲目引进外国建筑师的设计,但是这些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文化特征并不适应,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其五,引进企业之间缺少生态循环的关系。我国一些生态城盲目引进工业企业,不仅其中一些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而且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产业链的联系。企业之间不仅不能形成细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关系而使经济效益下降,而且原料和材料不能循环利用,产生巨量的污染排放或处理成本。

  其六,盲目采用过高成本的技术。比如盲目应用北欧的真空管道垃圾处理方式,这些垃圾处理系统建造成本极其昂贵,而且每次使用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抽真空。我国城市垃圾中有机垃圾比较多,而且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多种状态,非常容易发生管道堵塞。这类管道垃圾处理方式的成本比成熟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高出很多倍,这种集中式大规模垃圾处理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工业文明传统思维的产物。

  其七,社会分层、功能分区,这在不少“生态城”规划中仍然常见。生态城建设必须提倡土地的混合使用。土地混合使用有两种:一种是把商务教育、轻工业、居住等不同用途用地进行混合,使交通方式更加低碳,也有利于节约用地;另一种是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和谐。

  其八,缺乏对本地化需求和当地社会资本的了解。以新农村建设为例,有一些人总想把自己“理想”的建筑和村庄布局方式强行植入到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国家的农村,结果难免会失败。

  没有绿色建筑就没有生态城

  《瞭望》:谈一个具体问题,城市建筑,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低碳生态城市倡导绿色建筑,目前国内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是什么?

  仇保兴:可以看一下绿色建筑的历程。2008年,我国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仅为10个,而到2012年,当年绿色建筑项目总数已达389个。无论是项目数还是总面积,均相当于前四年绿色建筑的总和。这表明我国绿色建筑事业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但是,绿色建筑本身要取得市场的认可是非常艰难的。我之前说过,如何使老百姓接受绿色建筑将是最大的挑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民生活已大大改善,开始渴望住大房子,生活上达到小康,民众的思维刚刚锁定在这个上面,就开始提要节能、生态,民众接受有一个过程。

  现在的问题是,规划建设的思维锁定在居住面积上,锁定在住房美观等因素上。建筑本身对居住环境是柄双刃剑,如果决策者、设计师还没有把建筑思维转化为对生态环境负责,对后代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都将难以推行。

  还有,绿色建筑推广还受造价的影响。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可能会增加一些建筑的造价,造价的增加使得绿色建筑在中小城市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提出绿色建筑应该是适用科技、低成本、可操作的。在农村,我们提倡绿色建筑用本地化的材料,这样适合本地特点,且造价低廉。

  《瞭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仇保兴:要学会沟通,学会如何在普通老百姓中做好推广。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价值规律和沟通技巧,否则就很有可能失败。在这一点上,绿色建筑就相当于深圳当年的股票市场,民众开始不容易接受,就动员领导干部带头买,结果先买的人发了财,大家就眼红了,争着排队买。任何新事物都有逐步推行和接受的过程。

  绿色建筑要推广,必须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评定,让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越性能可量化。正因为这一系列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有健康生活的保证,有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应该形成一种文化,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什么是可以提倡的。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的最基础性构成元素,没有绿色建筑也就没有绿色生态城。无论是大的社区还是单幢绿色建筑或是企业建筑,这方面的策略应该是政府先行,多领域推进。第一,要求凡是政府投资、政府补贴的新建建筑,应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第二,对新建的社会公共建筑、商用建筑,鼓励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第三,开展本地化绿色建筑的项目示范;第四,鼓励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所有建筑做到一次性装修完成,而不需要业主再敲敲打打重新装修,浪费建筑材料;第五,在工业功能区及工业建筑中实施绿色建筑。这样就能系统全面推进实现绿色建筑系统。

  

  仇保兴:紧凑式人性化空间布局和土地的混合使用模式、低碳社会的建立和低碳的文化社会习俗的启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可循环、绿色建筑、生态保护与建设、绿色交通等,这些都是当前制约绿色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沙发
楼主  蓼水欢歌  管理员   2013-9-27 22:27:26
中小城市最有希望
  《瞭望》:目前国内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交通阻塞是一大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低碳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但实践中似乎进展并不明显,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交通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对此您有怎样的思考?

  仇保兴:我们要重视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编制综合交通的体系规划,处理好可达性与低碳出行的关系。按照轨道交通、自行车道、步行、私车机动车道为次序安排交通空间资源。生态城交通不能被汽车所绑架,而要将提高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作为生态城镇的整体发展目标,至少减少50%的小汽车出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住宅的规划和区位设置的标准具体规定为:10分钟以内的步行距离,能够抵达发车间距较密的公共交通或地铁车站;设置完善的邻里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健康、社区中心、小商店等,减少日常服务的远距离出行频率。在生态城镇各种设施的整体布局规划上,不能出现依赖小汽车的规划模式和空间布局。

  《瞭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目前,有哪些难点有待突破?
仇保兴:紧凑式人性化空间布局和土地的混合使用模式、低碳社会的建立和低碳的文化社会习俗的启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可循环、绿色建筑、生态保护与建设、绿色交通等,这些都是当前制约绿色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

  《瞭望》:下一阶段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点是中小城镇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解决低碳生态问题?

  仇保兴:根据数据分析,城市规模越大人均消耗的能源越多。前几年有过一个相关估算,一个农民如果转变成一个城市人,平均能耗将增加3~5倍;如果一个农民直接进入大城市生活,尤其是特大城市,他的能耗将增长5倍;如果进入小城市生活,比如说集镇,他的能耗增长为一倍。从农村到城市,一个人的能耗为什么会增长那么大呢?

  原因在于,在大城市出门每一步需要消耗能源,整个生活、就业、工作模式都依赖能源。在小城镇,与农村生活接近,人均碳排放、能耗都比城市低得多。这就是抓节能首先要先抓特大型城市的原因,因为大城市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

  第二,中国有个传统,就是小城市学习大城市。比如北京搞绿化带,全国都会模仿搞绿化带。不论好的文明行为还是坏的文明风尚,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辐射非常快,因此大城市更有责任担当起生态城市建设导向的责任。

  中小城市最有希望转变成生态城市。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一个生态城市人口不宜超过20万,因为超过20万后生态城市有关指标将难以控制,人均生态足迹也将偏大。对于建设中小生态城市,有四步走的开发方案:一、首先要科学地开展城市绿化,利用绿化达到初步的节能减排目的;二、建立针对不同城市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中开展生态城建设竞赛。三、新的城区或者卫星城市建设,首先进行生态化规划;四、对特定旧城区采取绿色生态化城市改造。

  最大问题是社会共识

  《瞭望》:目前,在城镇化低碳化发展中,社会上有一种担心,一方面,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缺乏完善的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部门常常因为单纯追求政绩,而导致相关政策措施过于功利化。实践中,打着低碳生态名号大拆大建的城市不少,这往往偏离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正确轨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仇保兴:要杜绝生态城的“虚假”成分,必须严格“生态新城”申报入门条件;建立生态城规划编制审查制度,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同时应当注意到,城市规划是一个过程,对已审批的生态城规划实施年度检查,防止规划实施被房地产商绑架,偏离既定目标;三年为期,对规划进行回顾修正,有重大内容修改的应报规划审批机关重新批准;强化对全国各类生态城的评比考核,凡是偏离既定目标或已批准规划而无法纠正的,应除名并通报批评;制订中国生态城分级评价体系及检查评比制度。把生态城迅猛发展的新趋势纳入到一个健康、可控的轨道。

  《瞭望》:下一个十年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并真正贯彻到城镇化建设发展实践中?存在哪些有利条件和现实困难?

  仇保兴:当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即工业化正转向信息化、人力资源密集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模式迈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伴随着工业化转型的进程,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所以中国特色生态城镇必须结合城市产业的转型和低碳工业模式的建立,必须与低碳社会的建立相结合,从而成为新型工业化的载体、内需市场和主要推动力量。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中期,城市形态可塑性大,引进新模式来建造低碳生态城市,成本较低。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进入中后期,我国许多大城市必须建立城市边界来阻止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或采取跳跃式建设新城来实现城市有机疏散:即建立卫星城来分流人口,这时候新建卫星城都可以采用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模式。据简单测算,今后三十年我国约需要新建200个人口为二十万人的新城,也就意味着我国新建卫星城式生态城数量巨大。原有城市中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也可以采取渐进式绿色生态改造。

  但是我国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取得全社会的共识。这里有个例子,之前有几个科学家提出要实行碳排放税,估算下来平均每个人负担20元左右,结果在网络上招来骂声一片。实际上,如果征收碳排放税,主要是对富人征收,因为消费方式等原因决定了富人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大,这就是对绿色发展缺乏认识所致。所以,要通过媒体等各种方式,把现代文明的绿色种子撒在广大的土地上,逐步达成全社会的共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绍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4 13:09 , Processed in 0.216894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