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文广新局启动瑶族祭祀舞蹈《棕包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瑶族祭祀舞,因舞者用棕片包住脑袋而得名,主要发源于地处雪峰山腹地的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据《宝庆府志》记载,“宋熙宁五年﹤公元1074年﹥开梅山,瑶人以棕包脑装扮梅山鬼神袭官军”。瑶族祭祀舞《棕包脑》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序,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瑶族先民不畏强暴,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既有舞蹈的特征,又具戏剧的色彩。 目前,县文广新局已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祭祀舞《棕包脑》申请书的撰写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 湘ICP备2021021146号 )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3 00:42 , Processed in 0.1237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