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中大力提升洞口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洞口县委书记 艾方毅 (2015年3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工作,全面部署2015年工作,动员全县干部群众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做到心中有梦、心中有数、心中有责,以更高境界、更好思路、更新举措和更实作风,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根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识新常态,坚定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信心 走进羊年,我们领会到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看到了韩国正在热播的《超级中国》纪录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聆听到了总书记的庄重承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好,中国梦越来越圆,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加快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总括起来,我们的信心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信心来自于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奋发有为 2014年,我们紧紧围绕“赢在深化改革、全面小康和作风建设三条起跑线上”的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全县上下以改革为动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实现GDP125.7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7.66亿元,增长17.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增长10.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2.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9562元和6920元,分别增长9%和12%。很多工作受到省市肯定或表扬,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6处浓墨重彩推介洞口。总体来说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绩。深化改革循序渐进。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我县积极推进9大类57项改革。重点实施“三结合”: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县铰链厂引进资金5000万元;环卫改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投入2300万元推行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信访维稳与载体创新相结合,推行网络接访,成立矛盾调处中心,处理突发性、群体性矛盾纠纷48起。在审批和体制方面,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3项,承接下放项目13项。小康建设大步快进。今年全省小康考核进入先进行列,荣获全省小康“快进县”。小康建设亮点纷呈:全年取回土地批文1300余亩,16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投资,56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89%。出台农业产业化“二十七条”,用“五六七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涌现出山门镇清水村、高沙镇南水村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标兵;洞口镇大胜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长塘瑶族乡双峰村获评“全国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农业局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财政局在申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立下汗马功劳。出台新型工业化“三十条”,强力推进“四百”工程,成功引进福生成电子制造、和宝丽机械制造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增规模企业12家,涌现出曾维柏、丁小平、曾识时、肖冬红等一批优秀企业家,同时还要特别肯定的有高沙镇、山门镇获批全国重点建设镇。管党治县同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腾退调整办公用房1.3万平方米;“三公经费”下降45%,全县购置经费同比下降70%,公款外出学习考察0批次;用“三剂良方”集中整治5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怀邵衡铁路征地拆迁和“5.20”“6.20”洪灾重建中,涌现出石江镇拱桥村、竹市镇炉家村、洞口镇八角田社区等一批优秀党支部;开展“打非治违”,拆除违章建筑101座,收缴1000多万元;认真治理“三超两乱”,消化超配干部29名;清理“吃空饷”276人,清退48人,收缴210万元;制定《严禁乡镇干部“走读”三规五律》、“双十”守则,我县整治干部“走读”经验在全省推介;查处科级干部11人,党政纪处分65人,查出违纪金额140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00多万元;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持领导下访接访,化解信访积案51件;依法开展司法腐败专项整治,查处“人情案”、“金钱案”4起5人;依法加强综合治理,开展“顺民意保民安”专项行动,成功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10个,摧毁盗抢团伙11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3起,打黑除恶工作排全市前列;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新建450个高清探头,23个电子卡口,形成覆盖城区的“天网”。弘扬“大屋精神”,我县教育实践活动在去冬全省民调验收时荣获第8位,全市第1位。民生民利稳中有进。用于教育、社保与就业、医疗、住房保障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15.5亿元,同比增加4.67亿元,支出的比重已经达54%。为民办实事连续四轮八年获全省先进。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人均拥有文化体育设施、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等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全市第一。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申报成功,《棕包脑》舞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来,我县还荣获全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全省经济快进县、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粮食生产标兵县、出口创汇先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县、“阳光信访”试点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林业信息化先进县、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部分矿业萧条、房地产低迷、一些企业停产、半停产或经营不景气,企业环保压力增大,改革潜在风险加大,干部出现畏难情绪,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等。我们只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思考不利因素,对各种疑难杂症及时把脉、集中会诊,加大工作力度,就会得到妥善解决。 ((二)信心来自于对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过往一年的工作成效和经验,无疑对于新的一年是一种重大支撑和有益启迪,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对新常态中的县情作出科学判断。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新常态是一种遵循规律之态。我们强调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片面追求高增长、不搞GDP崇拜,不等于不重视GDP、不要GDP、不把GDP当回事,决不意味着可以对经济发展放任不管、任由经济增速下滑,而是要遵循经济、自然、社会三大发展规律,引导经济增速步入合理区间,突出“三化”特征,促使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确保发展质量更高、发展效益更好、发展速度更合理。新常态是一种理性发展之态。湖南正在努力探索经济发展“四个转化”,促使发展形态向更高级、更复杂、更合理的阶段转化,发展速度向中高速增长转化,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化,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化。守盛书记提出了“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新要求,全省GDP从过去11%左右的超高速增长转变为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新常态是一种质效并举之态。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光文书记提出了“更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总要求,继续紧盯“三量齐升”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新常态是一种破旧立新之态。我们要打破旧的思维和模式,淘汰落后生产和方式,依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研究新常态,我们要立足农耕较为发达、城镇早有起步、工业曾经辉煌、区域交通便利、民风享有美誉的县情。遵循新常态,要抓住切入点,明确着力点,主攻突破点,注重结合点。抓住切入点,就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尤其是在新型工业化,落脚点就在园区经济;明确着力点,着力点就是项目建设,就是重点项目,就是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特别是产业发展项目,这一点去冬以来全县各个层次,尤其是九大经济线都有较好研讨和思想认同;主攻突破点,突破点就在于培育增长极,有人说我们的增长极就在湘商产业园,就在火车站前区,这是因为国家重点项目的拉动、上级政策有力扶持的结果。我看,这个判断非常精准非常精辟;注重结合点,结合点就是民生工程,就是经济新业态,就是社会事业进步,就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三)信心来自于不断涌现的大好机遇 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新机遇中有很多新潜力。一是规范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高位放缓,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竞争更加公平有序,这就给相对落后地区创造了急起直追的空间和后来居上的时机。走得快的放慢一点,走得慢的加快点。全县上下务必有个清醒的认识。二是各项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去年中央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相继出台了“单独二孩”、高考招生、新型城镇化、不动产统一登记等一系列改革新政,今年改革的重点是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放权让利的“减法”,必然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同时我县进入湖南省第二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怀邵衡铁路全面开工,省委扶持邵阳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等等,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我县密集出台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政策,这些都是“金帽子”工程。三是区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从全国区域发展看,我们属于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大湘西板块的“三类县”,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县,也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央实施的农村扶贫开发、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给予了一系列的资金扶持和项目布局。四是比较优势带来的新机遇。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县人口居中,劳力资源丰富。有一大批有技能、有头脑、有经验、懂管理的外出企业家和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本的转变成为可能,创新驱动发展潜力正在显现。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珍贵。在崇尚自然、美化自然、回归自然的大背景下,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绿色环保生活越来越向往。与全省48个“三类县”相比,我县基础较好,我们要发挥好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 湘ICP备2021021146号 )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5-4-3 16:02 , Processed in 0.1233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