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湖北唯一全国百强县大冶市、“荆楚第一镇”大冶市罗桥镇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20 编辑大冶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个重工业城市,我们学地理的时候就是这样讲的,当地有著名的大冶钢铁厂,有大型的铁矿。入围全国百强县,这在几年前的大冶是不可想象的。历史上,湖北大冶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誉,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之一、十大铁矿之一、硅灰石储量世界第一。其矿产开发史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唐朝时因“大兴炉冶”得名“大冶”,正式建县。一个“冶”字,定格了大冶千百年来的产业形态。大冶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9世纪末,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此开办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创办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权利下放,大冶的资源开采强度逐渐增加。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冶500多家矿山上,有近10万人参与采矿。当时,每9个大冶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矿业开采。矿产资源产业已然成为大冶的经济支柱,大冶工业经济总量的70%、税收的60%,70%的就业人口来源于资源型产业。但地下财富源源不断地运走,留下来一片片残垣断壁、一个个千疮百孔、一处处满目疮痍。大冶市龙角山矿区是一座依托矿区建起来的小镇,资源枯竭前,整个矿区有一万多名矿工。曾经,这处不起眼的小山村有电影院、医院和宾馆,因为消费能力高,矿工们甚至比城里人更早看到最时髦的电影。1994年,龙角山发生尾砂坝溃塌,造成28人死亡,尾砂坝形成的悬湖面积达1200亩。次年,龙角山镇新冶矿的大部分职工,一窝蜂地“逃离”了坚守40多年的家乡,只剩下那些苍老的矿山,遗留着矿渣和坑口。龙角山随后撤镇改村。在大冶,龙角山并不是唯一因矿产枯竭而从地图上消失的乡镇建制。资源的枯竭,让大冶原来23个乡镇,缩减到14个。到2008年底,全市资源相关产业工人减少约5万人,因矿山开采征地导致4万多农民失地,生活陷于贫困,还有2.1万国有矿山企业的失业工人。由于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地表水下降、重金属污染等,致使8万多亩农田无法耕种,全市共有塌陷区80多处,滑坡、泥石流30多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约120万平方公里。在大部分铜矿、煤矿仅剩3~5年的开采年限,十几家矿山企业被迫改制或关停之时,千年铜都被逼到了经济转型的悬崖边。2006年,大冶“一矿独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达到极致,面临崩盘。2006年2月,大冶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集中在黄金湖畔召开封闭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资源越来越少,大冶人及其子子孙孙今后吃什么?后来,这个会议被大冶市市委“大冶经济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冶市领导班子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必须承借国家鼓励发展县域经济的东风,推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走新型工业化路子。2007年大冶市主动申报“资源枯竭型城市”,并在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12座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从2007年开始,大冶开始了其经济转型之路的探索。但在当时的大冶人看来,没有谁能预料到它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全民招商雨润湖北总部、生猪健康养殖项目、纺织服装加工园区…..到2011年底,大冶市逐渐形成了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群。发展乡镇经济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从2011年起,大冶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镇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乡镇建设工业小区给予贷款贴息。同时,将财政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支持乡镇发展。目前,大冶市乡镇已建或在建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11个,形成了“一镇一主业、一乡一品牌”的百花齐放态势。劲牌公司大冶市经济转型与重返全国百强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罗桥镇,占地350亩,创建于1953年,以保健酒、健康白酒和生物医药为核心业务,为当地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纸箱、包装、运输、玻璃瓶生产在内的整个产业链。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上交税金近18亿元人民币。近18亿元的税收构成了大冶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位居湖北省民营企业之首。因为劲牌公司的存在,与由此带动的产业链,在湖北省镇域经济排名中,罗桥镇排名第一,成为“荆楚第一镇”。发挥优势在采矿业发展过程了,大冶积累了工业基础、采冶技术、民间财富等优势。因为采矿业,大冶身价1亿元以上的矿老板就有100多位,经济转型后,他们积极将资金投入到饮料食品、农业养殖中。大冶市积极运用纳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和“武汉经济圈”的政策机遇,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20 编辑
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瓶颈,突破了瓶颈,就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页:
[1]